基于SNA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被引:30
作者
史焱文 [1 ]
李二玲 [1 ,2 ]
李小建 [1 ,2 ]
娄帆 [1 ]
陈晓燕 [1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社会网络分析法; 寿光; 鄢陵;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08.016
中图分类号
F326.13 [园艺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著,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著,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业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J].
史焱文 ;
李二玲 ;
李小建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7) :1000-1008
[2]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分析——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J].
李二玲 ;
史焱文 ;
李小建 .
经济地理, 2012, 32 (11) :113-119
[3]   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J].
张晗 ;
吕杰 ;
景再方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 (01) :36-40
[4]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农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 [J].
黄海平 ;
龚新蜀 ;
黄宝连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4) :64-69+111
[5]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J].
周新德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134-1138
[6]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J].
李二玲 ;
李小建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127-1133
[7]   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网络演化分析——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 [J].
李二玲 ;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738-750
[8]   创业家与我国农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基于云南斗南花卉个案的实证分析 [J].
郑风田 ;
程郁 .
中国软科学, 2006, (01) :100-107
[9]  
整体网分析讲义[M]. 格致出版社 , 刘军, 2009
[10]  
Network dynamics in regional clusters: Evidence from Chile[J] . Elisa Giuliani.Research Policy . 201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