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行业黑碳气溶胶排放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

被引:4
|
作者
郑辉辉 [1 ]
师华定 [2 ]
陈莉荣 [1 ]
高庆先 [2 ]
关攀博 [3 ]
张强 [4 ]
机构
[1]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研究中心
[3]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典型行业; 黑碳气溶胶; 区域气候变化; RegCM3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对太阳短波辐射和红外辐射均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对区域气候有较大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加入自主编制的黑碳排放清单,模拟研究了2013年工业、交通、民用3个典型行业黑碳气溶胶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行业黑碳气溶胶排放的气候效应。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主要分布在华北、中原、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其中又以山东省和河北省的排放量最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冬春季高于夏季;3个典型行业排放量排序表现为民用源>工业源>交通源;黑碳气溶胶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大,引起的气候效应表现在使华北、中原、长三角等地区气温升高,川渝、珠三角地区气温降低;但引起的降水量变化不大,可能与该模式对降水量的模拟效果较差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黑碳气溶胶研究概况
    黄观
    刘伟
    刘志红
    张洋
    [J]. 灾害学, 2015, 30 (02) : 205 - 214
  • [2] 大气模式估算的东亚区域人为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其时间变化特征
    李剑东
    毛江玉
    王维强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 (04) : 1103 - 1120
  • [3] 中国黑碳气溶胶排放量及其空间分布
    张楠
    覃栎
    谢绍东
    [J]. 科学通报, 2013, 58 (19) : 1855 - 1864
  • [4] A Study on Sulfat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Using LASG-IAP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J]. 李剑东,孙治安,刘屹岷,李江南,王维强,吴国雄.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6)
  • [5] 黑碳研究进展
    唐杨
    韩贵琳
    徐志方
    [J]. 地球与环境, 2010, 38 (01) : 98 - 108
  • [6] 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模型及2001年排放清单估算
    张强
    ZbigniewKlimont
    DavidGStreets
    霍红
    贺克斌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2) : 223 - 231
  • [7] 京津冀地区霾污染过程大气PM2.5及前体物变化特征研究[D]. 田谧.北京化工大学. 2013
  • [8] 气溶胶的不同混合状态对其光学性质和辐射强迫的影响[D]. 周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 [9] 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D]. 王志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 [10] 中国不同行业排放对黑碳和直接辐射强迫的贡献[A]. 李柯,廖宏,D.A.Ridley,Z.Lu,D.G.Streets.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