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

被引:36
作者
金惠敏
机构
[1]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3] 北京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主体哲学; 主体间性; 他者间性; 自我意识; 先验自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 [欧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以反方法论为旗的反认识论的“本体论转向” ,一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和法国后结构主义对作为实体存在的绝对“主体”的解构。从以上两层意义的内在勾连中展开对“subject”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可以看出 :“主体”是“主观”的产物 ,“主体间性”是“主观”的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就 ,但同时“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的终于失败 ,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正现代认识论或者在它之外另辟蹊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差异.[M].金惠敏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M].金惠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诗学.[M].(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德)胡塞尔(EdwundHusserl)著;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
[5]  
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M].杨祖陶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  
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8,
[7]  
纯粹现象学通论.[M].[德]胡塞尔(Husserl;Edmund) 著;[荷]舒曼 编;李幼蒸 译.商务印书馆.1992,
[8]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德]康德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90,
[9]  
存在与虚无.[M].[法]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著;陈宣良等 译.三联书店.1987,
[10]  
西方哲学史.[M].[美]梯利 著;葛力 译.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