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北京市冬春季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消光作用
被引:43
|作者:
李令军
[1
]
王英
[2
]
李金香
[1
]
李云婷
[1
]
魏强
[1
]
金军
[2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2]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北京;
大气颗粒物;
消光作用;
D O I:
10.13198/j.res.2008.02.95.lilj.019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4年1─5月,在北京市区连续监测了大气环境中ρ(PM10),ρ(PM2.5),ρ(PM1)和ρ(TSP),以及大气能见度、地面气象要素.结果表明:春节期间颗粒物中细粒子所占的比例较高,ρ(PM1)/ρ(PM2.5)为0.81,ρ(PM10)/ρ(TSP)为0.61;而沙尘期其值分别为0.55和0.28.不同粒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呈在明显日变化,其夜间浓度峰值高于早晨交通繁忙时段.根据经验公式,将大气能见度换算为大气消光系数,并导出颗粒物消光系数.结果表明:颗粒物消光系数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定义了颗粒物质量浓度消光比(CEP),用来表征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CEP<103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很低,PM2.5所占比例较高,代表了有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当CEP>167,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但细粒子比(ρ(PM2.5)/ρ(PM10))稳定在0.5~0.7,湿度也稳定在20%50%,代表了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4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