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26
作者
呙小明
张宗益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源强度; 指数分解; VAR模型;
D O I
10.13587/j.cnki.jieem.2012.04.014
中图分类号
F512 [中国]; F206 [能源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为深入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居高不下的原因,本文分别利用LMDI和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和宏观VAR计量模型,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1985~2008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的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各交通子方式能源效率波动共同导致了整体行业能源强度的偏高,但效率因素的贡献度更大;就外部宏观经济因素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达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但城市化进程却提高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上涨也未能起到降低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2]   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测算与分析 [J].
贾顺平 ;
毛保华 ;
刘爽 ;
孙启鹏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01) :22-27
[3]   交通运输领域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潜力与对策分析 [J].
吴文化 ;
樊桦 ;
李连成 ;
杨洪年 .
宏观经济研究, 2008, (06) :28-33+63
[4]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 [J].
李连成 ;
吴文化 .
综合运输, 2008, (03) :16-20
[6]   中国能源安全与交通节能战略 [J].
胡金东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06) :100-102
[7]   An estimation of the energy and exergy efficiencies for the energy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n Malaysia [J].
Saidur, R. ;
Sattar, M. A. ;
Masjuki, H. H. ;
Ahmed, S. ;
Hashim, U. .
ENERGY POLICY, 2007, 35 (08) :4018-4026
[8]   A survey of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J].
Ang, BW ;
Zhang, FQ .
ENERGY, 2000, 25 (12) :1149-1176
[9]  
Accounting for energy use in China, 1980–94[J] . J.W. Sun.Energy . 199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