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FDI知识溢出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被引:14
作者
沙文兵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
D O I
10.13509/j.cnki.ib.2013.01.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吸收能力对FDI知识溢出、进而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D投入强度表征的内资高技术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影响,两者呈现出"U型"关系,即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只有当内资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才能有效吸收FDI渠道溢出的知识;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始终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其创新能力越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海外研发资本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溢出 [J].
肖文 ;
林高榜 .
世界经济, 2011, 34 (01) :37-51
[3]   国际知识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 [J].
蔡伟毅 ;
陈学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6) :57-71
[4]   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 [J].
张海洋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029-1050
[5]   知识生产、创新与研发投资回报 [J].
严成樑 ;
周铭山 ;
龚六堂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051-1070
[6]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J].
魏守华 ;
姜宁 ;
吴贵生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25-34
[7]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J].
陈继勇 ;
盛杨怿 .
经济研究, 2008, 43 (12) :39-49
[8]   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 [J].
吴延兵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69-890
[9]   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 [J].
马野青 ;
林宝玉 .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05) :20-25+86
[10]   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J].
黄凌云 ;
范艳霞 ;
刘夏明 .
中国软科学, 2007, (03)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