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邹桂花
梅捍卫
余新桥
刘鸿艳
刘国兰
李名寿
罗利军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灌水量;
营养生长;
光合特性;
产量;
水稻;
旱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6 [陆稻(旱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中旱3号(常规旱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旱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旱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7 500 m3和5 250 m3/hm2。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旱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旱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79 / 1183
页数:5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