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规律

被引:7
作者
孙长安
杨本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太阳活动; 旱涝规律; 灾情评估;
D O I
10.15940/j.cnki.0001-5245.1992.02.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太阳周不同时段旱涝频率的分析,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旱涝存在22年和11年重现周期,这恰好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有关,在太阳周升时段以旱灾为主,平均旱涝比为3.2比1,经过5.5年左右到降时段,则以涝灾为主,平均涝旱比为1.8比1,第22太阳周峰年已经过去,粗略估计1996年是第23太阳周的谷年,因而在目前的降时段(最近几年),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大涝为主,以后大涝再逐时段减少.在1990—1995年期间,预计发生大涝3次,大旱1次;在1995—1997年期间,大涝1次,大旱1次;在1997—2000年,大涝1次,大旱2次.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太阳·天气·气候.[M].[美]J·R·Herman;[美]R·A·Goldberg 著;盛承禹等 译.气象出版社.1984,
[2]  
实验误差估计与数据处理.[M].肖明耀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0,
[3]  
气候变迁及其原因.[M].张家诚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