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基质

被引:4
作者
刘维兰 [1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 契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传入中国,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信仰。这其中除去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魅力和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信仰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根基的原因,旨在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28+89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J].
黄明理 ;
赵政委 ;
戴锐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3) :41-44+54+92
[3]  
梁启超全集.[M].[梁启超著];沈鹏等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
[4]  
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荆学民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7,
[7]  
十批判书.[M].郭沫若著;.科学出版社.1956,
[8]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胡锦涛;.人民日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