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新疆城镇形态与布局模式

被引:17
作者
阚耀平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关键词
新疆; 城镇; 形态; 布局;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1.04.006
中图分类号
F129.9 [中国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清代以来 ,新疆城镇体系开始了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 ,逐渐形成了以喀什噶尔、伊犁和迪化为中心的3大城镇群落 ,并奠定了今天新疆城镇体系的主要框架。其城镇的特点为规模大、密度高。清代早期的城镇功能以军事和政治功能为主 ,以后逐渐具备了经济、文化、交通等综合功能。城镇形态的演变模式为块状———条形状———块状的发展过程 ,且多具有双城形态 ,区分为满、汉两城 ,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 ,平原地带的城镇多呈现出矩形 ;山麓城镇则依地形而建 ,呈现出不规则的城镇形态。城镇布局模式主要为以天山为界 ,南疆呈环状结构 ,偏重与以喀什为中心的西半部 ;北疆呈现出“工”字型结构 ,以天山北麓的城镇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历史时期新疆北部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J].
阚耀平 .
人文地理, 2001, (04) :75-79
[2]   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J].
张小雷 ;
李春华 ;
宋亚君 .
干旱区地理, 1997, (02) :1-8
[3]  
北京城市历史地理[M].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侯仁之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