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25
|
作者
曾国庆 [1 ]
刘忠镗 [2 ]
高晶 [3 ]
王伟炳 [3 ]
机构
[1] 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3]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干预;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15.09.023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R749 [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及积极心理干预对伴发焦虑或抑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门诊649例高血压患者,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阳性的15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干预组(常规降压治疗+抗焦虑抑郁治疗+积极心理学干预),心理干预组(常规降压治疗+积极心理学干预),及对照组(仅常规降压治疗),随访8周。比较3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采用SAS、SDS评定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各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收缩压较对照组降低[(136±11),(132±12)比(148±10)mm Hg,P<0.05]。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患者降压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92.5%、84.9%比64.2%,均P<0.05)。干预前3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SAS(39.4±7.7、42.8±6.4比54.4±9.1)和SDS评分(41.2±5.7、43.7±6.2比50.2±10.1)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而干预后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干预能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焦虑抑郁。
引用
收藏
页码:880 / 8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心身疾病发病学机制—“循环叠加机制”及中医治疗对策
    项祖闯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3, (08) : 1730 - 1731
  • [2]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王文
    张维忠
    孙宁玲
    林金秀
    陈鲁原
    吴可贵
    朱鼎良
    吴兆苏
    刘力生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12) : 1101 - 1115+1100
  •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刘力生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08) : 701 - 743
  • [4]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现状调查[J]. 龙本栋,区丽明,陈剑,冯小佩,温添娣,钟玉莲,钟凤英.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 (02)
  • [5] 难治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J]. 庄琦,毛家亮,何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 (01)
  • [6] 不同版本《抗高血压药物注册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评析
    康彩练
    马坤
    [J]. 继续医学教育, 2006, (34) : 37 - 38
  • [7] 心脏病人精神卫生培训教程[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胡大一主编, 2006
  • [8] Trajectories of Depressive Episodes and Hypertension Over 24 Years: The Whitehall II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 Hypertension . 2011 (4)
  • [9] Interactions among higher trait anxiety, sympathetic activity,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elderly[J] . Kosuke Narita,Tetsuhito Murata,Toshihiko Hamada,Tetsuya Takahashi,Masao Omori,Narufumi Suganuma,Haruyoshi Yoshida,Yuji Wada.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