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三种干旱指数对西南地区适用性分析
被引:33
|作者:

熊光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式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崇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尚可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马玉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庄少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4]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干旱指数;
相对湿润度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51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近61年西南地区18个气象站逐月M指数和季、半年和年尺度的逐月SPI和SPEI指数。参考过去该地区发生的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研究了三种指数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1)SPEI指数能抓住降水和蒸发这两个影响干旱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西南地区季、半年、年尺度的干旱有较好的表征能力;(2)SPI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表征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也适用,但表征能力不及SPEI指数,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秋季是适用的;(3)M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部分站点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夏半年是适用的,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夏季是适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86 / 6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近48年西南地区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2014, 33 (02) : 372 - 383张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台李跃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台
- [2] 标准化降水指数与广义极值分布干旱指数在西北地区应用的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 (03) : 839 - 847王芝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王劲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李耀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王澄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 [3]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 2012, 36 (03) : 443 - 457黄荣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刘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王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王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 [4]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修正及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6) : 698 - 70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培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三种干旱指数在山西省干旱分析中的比较[J].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 1406 - 141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德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赵桂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付亚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雷电防护监测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武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6] 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1, 66 (09) : 1179 - 1190贺晋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张明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王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王圣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王兴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7] 盛夏川渝盆地东西部旱涝并存的特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J]. 高原气象 , 2011, (03) : 620 - 627周长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李跃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卜庆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不详彭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8] 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及典型场次旱灾对比分析[J]. 中国水利, 2011, (09) : 17 - 19+42刘建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谭徐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万金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马建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张念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 [9] 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J]. 高原气象 , 2010, (02) : 523 - 5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徐海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何泽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不详
- [10] 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J].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 122 - 132李永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徐海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气象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