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

被引:8
作者
郭力 [1 ,2 ]
陈浩 [1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 黄淮学院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分位数回归;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13.01.010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进行了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分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驱动因素各有不同。一般地说,投资对城市化的促进弹性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工业发展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驱动作用较为稳定且高于第二产业;在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科技与教育都具有稳定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比重的扩大对城市化的驱动效果并不明显。为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应积极刺激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重视发展科技与教育、调动市场机制对城市化的驱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31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 [J].
陈浩 ;
郭力 .
城市问题, 2012, (02) :71-75
[2]   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化动力实证分析 [J].
常戍 .
西部论坛, 2011, (02) :104-108
[3]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20-32
[4]   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 [J].
简新华 ;
黄锟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28-39
[5]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 [J].
李国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5) :6-11+16
[6]   提升烟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理性思考 [J].
李世泰 .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05) :10-14
[7]   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和战略思路探讨 [J].
赵君 ;
肖洪安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4, (01) :22-25
[8]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 [J].
宁越敏 .
地理学报, 1998, (05) :88-95
[9]   论城市化的生成机制 [J].
刘传江 .
经济评论, 1998, (05) :57-62
[10]   外资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 [J].
薛凤旋 ;
杨春 .
地理学报, 1997, (03)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