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超现代时期的空间非场所
被引:10
|
作者
:
陈永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陈永国
机构
:
[1]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来源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年
/ 34卷
/ 06期
关键词
:
超现代;
非场所;
个体的文本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
在超现代的非场所空间里,个体的文本化随着人们经验世界的方式的多样化而呈多元态势,因此经验的地点也由现代时期的空间性场所变成了超现代时期的非场所,包括连锁旅店、假日俱乐部、难民营等过渡性地点,飞机、火车和汽车等"运输工具",机场、火车站、主题公园等临时场所,大型零售店、超级市场、咖啡馆、餐厅、自助取款机等日常消费场所,以及进行非地上空间交流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超现代时期的人们在这些非空间场所中进行着既受控又自由的个体文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de Certeau Michel.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 1984
[2]
MARC AUGé.Non-Places: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 . 1995
[3]
Aug,Mare.Non-Place: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of Supermoder nitytrans. . 1995
←
1
→
共 3 条
[1]
de Certeau Michel.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 1984
[2]
MARC AUGé.Non-Places: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 . 1995
[3]
Aug,Mare.Non-Place: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of Supermoder nitytrans. . 199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