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次产业演变与PM2.5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26
作者
齐园 [1 ,2 ]
张永安 [1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三次产业演变; PM2.5排放; 向量自回归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PM2.5排放关系视角回答PM2.5排放源争议以及减排措施的有效性问题,文章基于2008-2014年季度数据,利用X-12-ARIMA方法分析PM2.5排放数据的季节性波动,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PM2.5排放数据不存在稳定季节性和移动季节性特征;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是PM2.5排放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是PM2.5排放的长期主要来源,累计效应稳定在15,短期波动对PM2.5排放产生较强促排效应,但在滞后3期出现抑排效应,表明减排措施存在滞后效应;第三产业长期为抑排效应,累计效应稳定在-3,但在滞后3期出现促排效应,表明存在PM2.5排放部门;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三次产业经济增长对PM2.5排放的贡献比例为45.2%,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贡献率分别为33.82%,11.04%,0.36%;其余为区域传输和生活排放,区域传输贡献为28%-36%,生活排放包括私家车、生活消耗燃煤,以及居民烹饪的油烟,比例可达到20%左右。研究结果支持了PM2.5排放源中存在31.1%的机动车和14.1%的餐饮业排放,而不存在高比例的生物质燃烧排放。据此明确了当前第二产业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和滞后性,以及加强第三产业减排、顶层设计京津冀区域协同减排和控制生活排放的相应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经济增长、城镇化及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
周文兴 ;
毛爱林 ;
朱孝平 .
管理现代化, 2015, 35 (01) :76-78
[2]   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问题的实证研究 [J].
肖挺 ;
刘华 .
经济学家, 2014, (09) :58-68
[3]   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东部15个省(市)面板数据 [J].
韩坚 ;
盛培宏 .
上海经济研究, 2014, (08) :67-74
[4]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演变及其环境污染特征分析(英文) [J].
王菲 ;
董锁成 ;
毛琦梁 ;
黄永斌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4, 5 (01) :60-67
[5]   建立京津冀联合治污的协调机制 [J].
魏丽华 ;
李书锋 ;
张健 .
开放导报, 2014, (01) :87-89
[6]   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J].
张伟 ;
王韶华 .
软科学, 2013, 27 (08) :46-49
[7]   我国PM2.5污染与煤炭消费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 [J].
郝新东 ;
刘菲 .
生产力研究, 2013, (02) :118-119+127
[8]   实际季度GDP指数和季度CPI指数的测算 [J].
吕介民 .
中国统计, 2012, (03) :34-35
[10]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J].
李健 ;
周慧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1)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