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

被引:39
作者
刘彦随
彭留英
王大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转换态势; 驱动机制; 东南沿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引进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优势度和类型复杂度评判指标,重点揭示20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程度、时空差异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耕地减少122.2×104hm2,建设用地增加85.9×104hm2。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态势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变动的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个体股份机制的创新为沿海土地利用类型快速转换提供了政策平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原动力,并通过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中心村镇建设而作用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 [J].
蔡运龙 .
资源科学, 2000, (03) :24-28
[2]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J].
倪绍祥 ;
刘彦随 ;
张贵祥 ;
王杰臣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3) :49-54
[3]   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 [J].
刘彦随 ;
吴传钧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270-275
[4]  
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M]. 学苑出版社 , 刘彦随著, 1999
[5]   开展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资源与环境质量问题研究建议 [J].
赵其国 ;
骆永明 .
土壤, 2000, (04) :169-172+187
[6]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