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注入、大股东寻租行为与资本配置效率

被引:55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
关键词
资产注入; 大股东控制; 寻租行为; 资本配置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现象,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具有虚增注入资产价值的强烈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将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与市场参与者的财富变化结合起来,分析了虚增注入资产价值的财富效应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虚增注入资产价值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私人收益,降低了中小股东的财富;(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注入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注入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为大股东带来的边际收益将超过社会总财富的边际收益。因此,大股东通过虚增注入资产价值实现了对中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导致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1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机制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分析——考虑各种主体治理机制的相关性 [J].
王满四 ;
邵国良 .
金融研究, 2007, (02) :133-145
[2]   资产注入——价值再造之旅 [J].
张忆东 .
股市动态分析, 2007, (06) :8-11
[3]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与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J].
侯晓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05) :120-125+144
[4]  
优质资产注入:驰骋市场的亮丽风景[J]. 于洋.证券导刊. 2006(37)
[5]  
千亿大注资:“提款机”变成“印钞机”[J]. 王明旭.证券导刊. 2006(27)
[6]   股权再融资与大股东控制的“隧道效应”——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再解释 [J].
张祥建 ;
徐晋 .
管理世界, 2005, (11) :127-136+151
[7]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的实证分析 [J].
江伟 .
经济科学, 2005, (02) :77-85
[8]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
[9]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10]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 [J].
刘峰 ;
贺建刚 ;
魏明海 .
管理世界, 2004, (08) :102-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