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究竟给近代西方文化带来了什么

被引:3
作者
周春生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世俗性; 双重真理; 诗性智慧;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1.03.005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人文主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基本内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在往后的西方思想文化进程中传承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之一。它的最重要影响力在于其世俗性人学内涵,也就是将世俗的人当作思考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中心。人文主义者主张信仰和理性各有其存在合理性的双重真理说,这对提升理性地位有积极的意义。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文学艺术繁荣现象与人文主义诗性智慧密切相关,后者更深层次的意蕴在于启导人们完整地认识人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 [J].
周春生 .
史学理论研究, 2010, (04) :100-111+160
[2]   文化是个性与精神的呈现——写在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发表150周年之际 [J].
周春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9 (03) :65-72
[3]  
西方文化的衰落.[M].(美) 卡洛尔; 著.新星出版社.2007,
[4]  
意大利人文主义.[M].(意)E.加林(EugenioGarin)著;李玉成译;.三联书店.1998,
[5]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英)阿伦·布洛克(AlanBullock)著;董东山译;.三联书店.1997,
[6]  
文艺复兴.[M].(法)保罗·富尔(PaulFaure)著;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5,
[7]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美)诺齐克(Nozick;Robert)著;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8]  
哲学史教程.[M].(德)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著;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
[9]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M].[英]罗素(B· Russell) 著;沈海康 译.商务印书馆.1982,
[10]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E·Ainstein) 著;许良英等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