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逻辑与关键要义

被引:52
作者
刘戒骄 [1 ]
方莹莹 [2 ]
王文娜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科技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创建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的适应性调整,初步探索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攻关组织方式。新时代,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发展需要更好地继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政府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和市场激励的协同作用。其关键要义是,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围绕统筹布局和配置国家战略资源、提高科技攻关组织化与协同化水平、强化科技攻关基础能力保障、激发举国体制活力与效率等方面赋予新的内涵。其具体体现在:(1)构建纵向和横向政策组合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资源一体化统筹配置;(2)面向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科学和工程创新的任务与目标,发展壮大一批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3)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科技基础设施供给保障,大力培育发展国家创新机构,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长效机制;(4)合理调整政府作用,推动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深入融合,更多利用市场竞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及团队的创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
[2]  
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N].赵承;霍小光;张晓松;邹伟;施雨岑;.人民日报.2019,
[3]  
国民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N].吕立勤;.经济日报.2011,
[4]  
复杂经济学.[M].布莱恩·阿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
[6]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7]   广东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J].
拓晓瑞 ;
曹银华 ;
徐久香 .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 (02) :69-76
[8]   “十四五”时期“卡脖子”技术的破解:识别框架、战略转向与突破路径 [J].
陈劲 ;
阳镇 ;
朱子钦 .
改革, 2020, (12) :5-15
[9]   美国制造业复兴困境与启示:保护主义政策失灵的现实考察 [J].
刘戒骄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05) :12-22
[10]   竞争中性的理论脉络与实践逻辑 [J].
刘戒骄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6)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