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灾风险综合管理——平衡大都市区水灾致灾强度与脆弱性

被引:18
|
作者
史培军
王静爱
周俊华
丁燕
葛怡
王瑛
杨明川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5] 北京
关键词
大都市区; 水灾脆弱性; 安全土地利用模式; 综合风险管理模式; 中国;
D O I
10.13577/j.jnd.2004.0401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大都市区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较多的水域和湿地因城市化而被占据,因此,一方面大都市区面临严重的洪水危险,另一方面为了使大都市区尽可能减轻洪水灾害,而加强了防洪能力的建设。然而,近50年的减灾实践证明,洪水灾害却在波动中趋于上升,即大都市区对洪水的脆弱性在增大。在对中国大都市区洪水灾害的区域分析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构造了综合水灾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为一体的风险评估模型体系,以此提出了平衡大都市区水灾致灾强度与脆弱性的基本土地利用模式,和"政府-企业(社区)-保险公司"相结合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基于DMSP/OLS数据的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的构建
    陈晋
    卓莉
    史培军
    一之濑俊明
    [J]. 遥感学报, 2003, (03) : 168 - 175+241
  • [2] 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丁燕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1) : 34 - 43
  • [3] 18世纪中叶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水灾格局
    王静爱
    王瑛
    黄晓霞
    方伟华
    周俊华
    王理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1) : 1 - 7
  • [4] 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周一星
    曹广忠
    [J]. 城市规划, 1999, (12) : 8 - 13+60
  • [5] 1991年淮河流域农村洪涝灾情分析
    史培军
    顾朝林
    陈田
    [J]. 地理学报, 1992, (05) : 385 - 393
  • [6] 1991年苏皖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顾朝林
    陈田
    史培军
    [J]. 地理学报, 1992, (04) : 289 - 301
  • [7]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M]. 科学出版社 , 史培军, 2003
  • [8] 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姚士谋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