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农户宅基地流转家庭福利变化研究

被引:59
作者
关江华 [1 ,2 ]
黄朝禧 [1 ]
胡银根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黄冈师范学院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流转; 生计资产; 农户类型; 福利; 模糊评价; 武汉城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F301.3 [地产经营];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已有研究农户家庭生计资产和家庭福利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典型区域宅基地流转农户家庭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宅基地流转对被流转农户的家庭福利影响。运用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法,研究了被流转农户的家庭生计资产配置,得出农户的家庭生计资产分值,将农户划分为资产缺乏型农户和资产均衡性农户。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及家庭福利评价框架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宅基地流转对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农户家庭福利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体和资产均衡型农户家庭来看,宅基地流转有助于被流转农户的家庭福利的改善和提高,其模糊指数分别为0.533和0.547,高于流转前设定的模糊状态0.5,而使资产缺乏型农户的家庭总体福利下降,模糊指数从0.5下降到0.464;从影响福利的因素来看,宅基地流转对资产均衡型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社会保障及发展机会有所改善,对社区环境、心理福利有所下降,但对资产缺乏型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社区环境、发展机会及心理福利有所降低,对社会保障和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基于农户家庭生计的可持续和福利改进,由此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宅基地流转中,要实施差异化的流转保障、扶持政策,做到对被流转农户家庭的瞄准补偿与支助;加强对新安置点的选址、规划,新居民点要有利于农户的生活、就业与发展;注重农户参与与生存发展,提高农户自我认可与精神改变,确保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精神福利随着物质福利提高而逐步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视角 [J].
关江华 ;
黄朝禧 ;
胡银根 .
资源科学, 2013, 35 (11) :2266-2272
[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变化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淳县和盱眙县的比较分析 [J].
马贤磊 ;
孙晓中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 (02) :8-15
[3]   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差异分析 [J].
高进云 ;
乔荣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1) :99-105
[4]   基于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的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 [J].
尹奇 ;
马璐璐 ;
王庆日 .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 (07) :41-46
[5]   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与验证——基于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家庭瞄准效率的调研数据 [J].
谢东梅 .
技术经济, 2009, 28 (09) :43-49
[6]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J].
郭越 .
长白学刊, 2009, (02) :89-90
[7]   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 [J].
李文谦 ;
董祚继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3) :55-59
[8]   农民集中居住前后福利状况变化研究——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 [J].
贾燕 ;
李钢 ;
朱新华 ;
王静 ;
李妍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2) :30-36
[9]   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 [J].
陈柏峰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4) :44-48
[10]   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J].
高进云 ;
乔荣锋 ;
张安录 .
管理世界, 2007, (06) :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