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14
|
作者
张盈
匡建超
王众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碳金融; 清洁发展机制; 碳排放权; 交易试点; 知识产权保护; 中介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以法律手段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其中采取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碳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实施机制(JI)、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IET)三种灵活机制作为碳金融工具,在关键国家和地区实施并迅速发展。CDM和JI是基于项目的市场,IET是基于配额的市场。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以配额为主体,以项目交易为补充。西方发达国家已建成了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排放交易体系。近年全球碳交易量及交易额迅速增长,预计2020年有望分别达到440×108t和5799亿美元,国际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只有CDM一种交易机制,国家已批准在7省市成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签发的CDM项目数占到世界总量的61.76%。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应设法扩大碳金融的影响力,建立统一的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强金融业对CDM项目的支持,完善碳金融法律框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时要大力发展中介市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