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111
|
作者
孙传旺
刘希颖
林静
机构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碳强度; 低碳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距离函数; 收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3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1 ;
摘要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碳强度指标,表明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碳强度约束。针对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没有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文提出了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比较,表明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碳强度目标相吻合,能够实现对低碳经济发展中全要素生产率较准确的评价。经过进一步对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推动生产可能性边际外移的创新者分析,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推动碳强度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引导技术进步的创新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平均碳强度最大,目前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追赶发达地区的趋势。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扶持投入,以促进西部地区把握低碳转型的机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