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湖北宜昌市区暴雨雨型的演变特征
被引:17
|作者:

成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陈正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机构:
[1]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暴雨雨型;
降雨历时;
暴雨强度;
同频率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基准站1956—2013年逐分钟降雨资料,对宜昌市区暴雨雨型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同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历时6 h、12 h、24 h的设计暴雨雨型。结果表明:宜昌市区1956—2013年汛期(5—9月)前期易发生持续12~24 h或24 h以上、降雨量50~100 mm的暴雨,而中后期易发生持续12 h以下、降雨量30~70 mm的暴雨。1956—2013年,宜昌市区短历时、中长历时、长历时暴雨和大暴雨发生次数缓慢增加,而特长历时大暴雨明显减少。其中,短历时暴雨的峰值趋于增大,持续时间趋于增加;中长历时暴雨的小时雨量无显著变化,但雨量分布、雨峰趋于后移,持续时间趋于增加;长历时暴雨的小时雨量趋于减少,雨量分布、雨峰趋于前移,持续时间趋于缩短。宜昌市区历时6 h、12 h、24 h的设计暴雨雨型均为典型的单峰型,雨峰分别位于第20、34、113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 39 (01) : 66 - 73胡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气象台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气象台史小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气象台李耀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气象台
- [2] 由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03) : 1 - 12李泽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谌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张芳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孙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王月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符娇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于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 [3] 一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双峰”结构成因分析[J]. 气象科学, 2014, 34 (03) : 252 - 260吴雪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费建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程小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黄小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郎丰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 [4]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反映的大气和地表的观测变化[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 20 - 24翟盘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天津地区设计暴雨强度的推算与适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3) : 364 - 368任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市气候中心李明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市气候中心郭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市气候中心熊明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市气候中心杨艳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市气候中心
- [6] 北京市强降雨分区及重现期研究[J]. 气象, 2012, 38 (05) : 569 - 576马京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李书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王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
- [7] 1951~2008年北京极端天气事件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2) : 244 - 250李书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马京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轩春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王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
- [8] 201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1, 30 (01) : 90 - 96闵爱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廖移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杨荆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9] 近45年华中地区不同级别强降水事件变化趋势[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1) : 47 - 54陈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史瑞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陈正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10] 湖北省2008年7月20—23日暴雨洪涝特征及灾害影响[J]. 暴雨灾害, 2009, 28 (04) : 345 - 348陈正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李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刘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向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邵末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韦惠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毛以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王海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