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

被引:45
|
作者
刘沛松 [1 ]
贾志宽 [1 ]
李军 [2 ]
李永平 [3 ]
刘世新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宁南旱区; 紫花苜蓿; 土壤性状; 草粮轮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2-2004年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状和紫花苜蓿-谷子轮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紫花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土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紫花苜蓿3~22年生期间,0~100 cm土壤容重减少了0.213 g/cm3,孔隙度增加8.03%,饱和持水率增加14.17%,持水能力增强。6~22年生期间,0~6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60 g/kg和11.02 mg/kg,pH值降低了0.09,为轮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紫花苜蓿轮作年份越早,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反之,紫花苜蓿生长时间过长,轮作后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6,10和22年生紫花苜蓿地轮作谷子收获后,0~200 cm土壤水分恢复量分别为63.06,55.22和-42.55 mm,轮作谷子产量分别为1 725.95,1 485.80和1 560.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011 6,8.432 5和5.816 1 kg/mm.hm2。为使旱区农地有限的土壤水分达到合理、高效及可持续利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紫花苜蓿实行草粮轮作的最适宜年限在5~6年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魏臻武
    符昕
    曹致中
    王晓俊
    耿小丽
    赵艳
    朱铁霞
    [J]. 草业学报, 2007, (04) : 1 - 8
  • [2] 山西苜蓿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内涵的探讨
    赵凤岐
    董宽虎
    刘文忠
    [J]. 草业学报, 2007, (03) : 120 - 127
  • [3]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水分恢复与作物产量响应
    王晓凌
    陈明灿
    李凤民
    李友军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3) : 1 - 4
  • [4] 半干旱区不同作物与苜蓿轮作对土壤水分恢复与肥力消耗的影响
    王俊
    刘文兆
    李凤民
    [J]. 土壤学报, 2007, (01) : 179 - 183
  • [5] 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李军
    陈兵
    李小芳
    程积民
    郝明德
    [J]. 生态学报, 2007, (01) : 75 - 89
  • [6]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素变化
    王俊
    刘文兆
    李凤民
    贾宇
    [J]. 草业学报, 2006, (05) : 32 - 37
  • [7] 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J]. 生态学报, 2005, (10) : 2491 - 2498
  • [8] 宁南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规律及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研究
    刘沛松
    李军
    贾志宽
    于亚军
    刘世新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9) : 270 - 274
  • [9] 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邹亚丽
    马效国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陈文
    罗彩云
    段廷玉
    陆妮
    [J]. 草业学报, 2005, (04) : 82 - 88
  •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剖面特征研究
    张春霞
    郝明德
    魏孝荣
    王旭刚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6) : 604 -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