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正义——正义的内涵及其扩展

被引:34
|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关键词
正义; 得其应得; 得其需得; 仁道高于权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义的原初内涵,体现于得其应得,后者又与权利无法相分。从本源层面看,权利的获得具有偶然性:无论是天赋的智力和体力,还是社会背景,最初对个体而言都非必然,以此为"应得"的依据,无法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罗尔斯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但又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预设为其前提,这种预设基于逻辑的假设,呈现某种抽象的形态。罗尔斯对正义的理解仍没有离开权利的视域。更为现实的取向,是在"得其应得"之外,引入"得其需得"的观念。以"得其需得"为原则,获取社会资源的依据便不再仅仅是个体拥有的权利,而是需要本身。如果说罗尔斯主要以"平等高于应得"为价值取向,那么"得其需得"则以"仁道高于权利"为价值前提。"得其应得"主要体现底线之维的正义,相对于此,"得其需得"不仅扬弃了"应得"的任意性和不平等性,而且赋予正义以仁道的规定,在这一理解中,正义的内涵也可以得到某种扩展。"得其应得"主要彰显了正义在形式层面的本来含义,"得其需得"则既体现了正义的实质内涵,又为超越正义提供了历史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80+205 +205-20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伦理与存在[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国荣, 2011
  • [2] 成己与成物[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国荣, 2011
  • [3] 权利的成本[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霍尔姆斯 (Holmes, 2011
  • [4] 作为公平的正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姚大志, 2010
  • [5] 贝弗里奇报告[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英) 贝弗里奇, 2008
  • [6] 刘易斯文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国山, 2007
  •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 2001
  • [8]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 译林出版社 , (美)迈克尔·J.桑德尔(MichaelJ.Sandel)著, 2001
  • [9] 王阳明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王守仁著, 1992
  • [10] 张载集[M]. 中华书局 , (宋) 张载,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