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应如何回应情感?——论价值模式的区分及通约性难题

被引:2
作者
吴习彧 [1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2]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估值模式; 通约性;
D O I
10.14167/j.zjss.2012.04.017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法律领域中,总是会牵涉到生命、健康之类的价值问题。人们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极易出现情绪化反应,并会迅速联结成社会效应。司法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特别注意到估值模式的区别,谨慎地处理通约性问题。如果缺少相应的裁判模块支持,法官就难以调用不同的情境模式来增加其判断的精度,如此便可能会导致一个过于谨慎、怕犯错的裁判路线,又或者与"民意"的期望渐行渐远。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156 +156-1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Assessing punitive damages (with notes on cognition and valuation in law) [J].
Sunstein, CR ;
Kahneman, D ;
Schkade, D .
YALE LAW JOURNAL, 1998, 107 (07) :2071-+
[2]  
法律思维导论.[M].(德)卡尔·恩吉施(KarlEngisch)著;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
[3]  
法律与社会规范.[M].[美]埃里克·A.波斯纳(EricA.Posner)著;沈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  
程序、正义与现代化.[M].宋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