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合微网功率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63
作者
杨捷 [1 ]
金新民 [1 ]
杨晓亮 [2 ]
吴学智 [2 ]
机构
[1] 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北京交通大学)
[2]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分布式能源; 交直流混合微网; 功率控制技术;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6.0221
中图分类号
TM727 [电力网];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微网是解决未来智能电网系统中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问题的重要手段,其中,交直流混合微网兼顾了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二者的优点,将成为未来微网发展的主流。微网中通常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微源进行电能变换的接口,如何实现接口变换器之间功率合理配置是微网控制系统的重要目标。文章从交直流混合微网3个组成部分(交流子微网、直流子微网、交直流互联变换器)出发,对相应的功率控制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总结并归纳出交流、直流子微网功率控制技术的通用之处和各自特点。最后,结合未来智能电网的特点,对交直流混合微网未来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阻性下垂的逆变器无线并联均流控制 [J].
林燎源 ;
林钊 ;
刘伟 ;
马皓 .
电工技术学报, 2016, 31 (08) :43-50
[2]   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 [J].
李鹏 ;
于晓蒙 ;
赵波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01) :68-75
[3]   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改进型电流负荷分配控制策略 [J].
杨捷 ;
金新民 ;
吴学智 ;
江晨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01) :59-67
[4]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及展望 [J].
郑天文 ;
陈来军 ;
陈天一 ;
梅生伟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21) :165-175
[5]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J].
丁明 ;
田龙刚 ;
潘浩 ;
张雪松 ;
周金辉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 (09) :1-8
[6]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原理的模拟同步发电机设计方法 [J].
侍乔明 ;
王刚 ;
付立军 ;
徐力 ;
陈宇航 ;
蒋文韬 .
电网技术, 2015, 39 (03) :783-790
[7]   基于自适应负序电流虚拟阻抗的微电网不平衡控制策略 [J].
马添翼 ;
金新民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 (12) :12-18
[8]   低压微网逆变器的“虚拟负阻抗”控制策略 [J].
张平 ;
石健将 ;
李荣贵 ;
龙江涛 ;
何湘宁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12) :1844-1852
[9]   孤岛模式微电网变流器的复合式虚拟阻抗控制策略 [J].
马添翼 ;
金新民 ;
梁建钢 .
电工技术学报, 2013, 28 (12) :304-312
[10]   适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直流分层控制系统 [J].
陆晓楠 ;
孙凯 ;
Josep Guerrero ;
黄立培 .
电工技术学报, 2013, 28 (04)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