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价值量形成的机理与效应

被引:9
作者
宋树理 [1 ,2 ]
覃思 [3 ]
机构
[1]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3]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国际价值量; 世界必要劳动时间; 国际竞争; 国际垄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014.3 [商品生产与交换];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1 ;
摘要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以各种不同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准所衡量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都可以用以计量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这说明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世界必要劳动在出口商品体内的物化或凝结。但是,由于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重大变化,国际竞争和国际垄断同时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国际竞争促使发达国家通过出口商品,从欠发达国家获得相当于其个别价值量与其国际价值量差额的价值转移,而国际垄断则导致较高劳动强度和较高劳动生产率国家通过出口商品从较低劳动强度和较低劳动生产率国家按照劳动复杂程度获得相应比例的价值量的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2]  
国际价值论.[M].丛培华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4,
[3]   马克思价值决定中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分析 [J].
彭必源 .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6) :1-6
[4]   世界价值与国际价格的形成与效应——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分析 [J].
白暴力 ;
梁泳梅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2) :9-13
[5]   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的构建 [J].
李翀 .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4) :1-6+73
[6]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与当代国际价值的变化 [J].
陈永志 ;
李细满 .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1) :6-11+72
[7]   关于国际价值的若干问题 [J].
陈隆深 .
国际贸易, 1983, (06) :15-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