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与高储蓄率之谜——一个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与经验分析

被引:13
作者
付才辉 [1 ,2 ]
郑洁 [1 ,3 ]
林毅夫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2] 南昌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储蓄率; 结构变迁; 资本积累; 新结构储蓄理论;
D O I
10.19361/j.er.2021.01.0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020204 ;
摘要
中国的高储蓄和高投资现象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但也备受流行思潮的"诟病"。然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却是二战后发展典范的特征事实之一,主流理论难以给出一般性的解释,各种求助于特殊因素的解释又缺乏理论一般性而经不起推敲,遂被称为"高储蓄率之谜"。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结构变迁遵循由其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那么其可供储蓄和投资的经济剩余将最大,储蓄与投资的边际回报率最大,储蓄倾向和投资倾向最大,总的储蓄率也就越高;反之,则相反。来自跨国和省际的经验分析支持上述新结构储蓄理论的基本假说。这个假说也是新结构资本积累理论的主要内涵:通过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实现高储蓄高投资,进而提升禀赋结构促进生产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汪伟;.None.2009, 总第35期
[2]   中国的新时代与中美贸易争端 [J].
林毅夫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72 (02) :159-165
[3]   如何正确理解国企与民企的关系——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J].
文一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8, 1 (02) :1-43
[5]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J].
陈斌开 ;
林毅夫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4) :81-102+206
[6]   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J].
樊纲 ;
魏强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18-26
[7]   企业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J].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
中国财政, 2009, (08) :59-60
[8]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8-32+204
[9]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02, (01) :269-300
[10]   How to do xtabond2: 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ce and system GMM in Stata [J].
Roodman, David .
STATA JOURNAL, 2009, 9 (01) :8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