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支持下具身学习的特征、形态及应用

被引:31
作者
赵瑞斌 [1 ]
张燕玲 [2 ]
范文翔 [3 ]
杨现民 [1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2]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3]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具身学习; 具身认知; 基本特征; 主要形态; 应用场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作为第二代认知理论,具身认知为人们理解"学习"、促进"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逐渐孕育出具身学习这一新范式。人们从现象哲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视角研究了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强调了身体感知运动系统、身体与环境间的互动以及身体经验的积累对认知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范式,具身学习具有要素的耦合性、交互的具身性、主体的体验性、情境的多元性以及过程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新兴智能技术,特别是混合现实、触觉仿真、无线传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为具身学习的落地实施及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它们丰富了具身学习的环境类型、体验方式、交互模态以及内容映射策略,衍生出基于智能感知、触觉仿真、混合现实的具身学习应用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具身学习是一个多要素耦合且动态演化的过程,其学习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不可一味追求新技术的应用和身体的高度参与,而应根据学习主题和技术条件,灵活设计体验方式和交互模态,并聚焦于有效的内容映射策略和有意义的具身体验。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83 +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国际具身学习的研究历程、理论发展与技术转向 [J].
陈醒 ;
王国光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1 (06) :78-88+111
[2]   论具身学习及其设计: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 [J].
郑旭东 ;
王美倩 ;
饶景阳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1) :25-32
[3]   从认知科学到学习科学:过去、现状与未来 [J].
李曼丽 ;
丁若曦 ;
张羽 ;
刘威童 ;
何海程 ;
刘惠琴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 39 (04) :29-39
[4]  
身体与认知表征:见解与分歧[J]. 叶浩生,麻彦坤,杨文登.心理学报. 2018(04)
[5]   具身学习国外研究及实践现状述评——基于2009-2015年的SSCI期刊文献 [J].
李青 ;
赵越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 (05) :59-67
[6]  
镜像神经元的意义[J]. 叶浩生.心理学报. 2016(04)
[7]   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构建的新系统观 [J].
郑旭东 ;
王美倩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1) :18-24
[8]   从心智进化到心智生成——瓦雷拉的心智生成观及其对具身认知的启示 [J].
刘志斌 ;
高申春 .
心理学探新, 2015, 35 (06) :488-492
[9]  
“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 叶浩生.心理学报. 2014(07)
[10]   作为主体的身体:从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 [J].
唐佩佩 ;
叶浩生 .
心理研究, 2012, 5 (03)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