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之涟漪效应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微博口碑数据分析

被引:9
作者
童清艳
茅中元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涟漪效应; 网络口碑; 中国好声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研究社会化媒体用户自主选择、再传内容的涟漪效应,选择2013年《中国好声音》在微博中主动发起的传播营销数据,以传者、受者、传播信息作为三个主要自变量进行有效层层细分、挖掘与分析。研究发现: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中,"信源"并非用户选择信息的关键因素,对信息首次转发没有直接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用户的再传意愿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用户更愿意再传信源比较权威的传者所发布的信息;用户身份对社会化媒体中内容传播的影响也几乎为零;"表达观点"和"抒发情感"是用户主要再传意愿,"搜索意愿"并非人们信息再传的主要原因;内容是用户选择与再传原因,但不同种类内容对涟漪效应的长度与宽度的影响有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7+126 +126-12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悬念的焦点 [J].
周健 ;
王培铎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2) :28-30
[2]  
网络口碑的形成、传播与影响机制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黄敏学, 2011
[3]  
Modeling social interactions: Identification, empirical method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 . Wesley R. Hartmann,Puneet Manchanda,Harikesh Nair,Matthew Bothner,Peter Dodds,David Godes,Kartik Hosanagar,Catherine Tucker.&nbsp&nbspMarketing Letters . 2008 (3)
[4]   Why we blog [J].
Nardi, BA ;
Schiano, DJ ;
Gumprecht, M ;
Swartz, L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4, 47 (12) :41-46
[5]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wo-Sided Persuasion [J] . Ayn E. Crowley,Wayne D. Hoyer.&nbsp&nbsp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 199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