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6
作者
任杲 [1 ]
宋迎昌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化; 大城市化; 动态机制;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经济增长、城市化与大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J].
任杲 ;
宋迎昌 .
经济体制改革, 2018, (05) :165-170
[2]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与阶段性研究——基于产业发展与户籍制度变迁的视角 [J].
任杲 ;
宋迎昌 .
兰州学刊 , 2018, (06) :145-158
[3]   城市化路径选择:大城市优先还是小城镇优先 [J].
蔡继明 ;
高宏 ;
刘媛 .
河北学刊, 2017, 37 (06) :140-146
[4]   城市化、大城市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变动 [J].
余华义 .
经济研究, 2015, 50 (10) :104-118
[5]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 [J].
魏后凯 .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4, 1 (01) :4-17
[6]   再论我国大城市化的现实意义、发展目标和应对策略 [J].
陶小马 ;
陈旭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6) :10-18
[7]   世界大城市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J].
王晓玲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 (05) :105-110
[8]   城镇化、大城市化与碳排放——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郭郡郡 ;
刘成玉 ;
刘玉萍 .
城市问题, 2013, (02) :2-10
[9]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陈强;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0]  
分工、专业化与城市群经济.[M].李学鑫; 著.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