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

被引:60
作者
李林曙
鄢小平
王立科
机构
[1]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学分银行制度; 建设模式; 途径与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4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很多国家都将学分银行制度视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抓手"。本质上讲,学分银行制度就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机制,拓宽学习和成才途径与渠道,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多次和多种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需要从终身学习发展、市场经济、人力资源开发、学习成果导向、教育国际化和社会文化等多种角度去深刻研究和认识。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学分银行应采取建立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模式,应在大量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学习成果框架和标准体系,并通过国际合作和试点,协同、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49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资历框架研究 [J].
陈丽 ;
郑勤华 ;
谢浩 ;
沈欣忆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04) :9-18
[2]   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J].
李林曙 ;
高洁 ;
付建军 .
天津电大学报, 2013, 17 (02) :7-11
[3]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J].
袁松鹤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03) :104-112
[4]   资历架构对中国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的启示——2013年香港资历架构国际会议综述 [J].
刘永权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03) :91-97
[5]   2000年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 [J].
何爱霞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06) :125-129
[6]   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关系认知 [J].
高志敏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04) :85-89
[7]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D].朱宁.上海师范大学.2010, 09
[8]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个性教育.[D].窦春玲.曲阜师范大学.200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