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性的“主体”——论伊格尔顿对拉康思想汲取与转换

被引:2
作者
王健
机构
[1]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他者; 伊格尔顿; 拉康; 想象界; 齐泽克; 象征界; 语义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36 [书刊宣传、评介];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正>在一个"主体"已声名狼藉的时代重新捡起这个话题,伊格尔顿的勇气无疑令人赞叹。在许多当代西方左派的理论中,"主体"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将多样化的个体拧在单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机器上的元凶巨恶,它为个体营造出了一个能够"自我决断"的"自我"幻象,从而将所有意义的生成都缩减到个体的感觉范围之内,并要为近代以来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镜像之魅 [J].
特里·伊格尔顿 ;
王健 ;
刘婧一 .
上海文化, 2013, (09) :83-91
[2]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英) 伊格尔顿; 著.新星出版社.2011,
[3]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英) 伊格尔顿;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实在界的面庞.[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英)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著;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
[7]  
英美诗歌戏剧研究.[M].郑敏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