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区研究

被引:74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集约利用; 耕地; 模式; 分区; 黑龙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属正偏态分布,集约利用状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耕地集约利用因素——投入强度、耕作状态和利用效率亦存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差异;③引起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状况、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等;④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区、松嫩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大中型城市周边区域,并应分别采取规模经营模式、联合-服务经营模式、特色经营模式和复合经营模式,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配置模式探讨.[D].许树辉.湖南师范大学.2002, 01
[2]  
区域分析与规划.[M].崔功豪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力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 [J].
窦妍 ;
南灵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 (05) :615-618
[4]   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 [J].
徐慧 ;
黄贤金 ;
赵荣钦 ;
高珊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2) :247-257
[5]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影响因素典型相关分析 [J].
赵京 ;
杨钢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103-108
[6]   基于PSR框架的1953—2008年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 [J].
高珊 ;
黄贤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2) :341-350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 [J].
邹健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66-1377
[8]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69-478
[9]   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 [J].
李秀彬 ;
朱会义 ;
谈明洪 ;
辛良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6) :12-17
[10]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变化规律比较研究 [J].
张琳 ;
张凤荣 ;
安萍莉 ;
张卫峰 ;
严良政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