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珠江河网的污染物通量及外源输入对入河口通量的贡献

被引:6
|
作者
胡嘉镗 [1 ,2 ]
李适宇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河网; 物质通量; 数值模拟; 碳质生化需氧量; 无机氮; 无机磷;
D O I
10.13671/j.hjkxxb.2012.04.024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2000年珠江上游输入河网以及河网输入河口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氨氮(NH4)、硝态氮与亚硝态氮(NO3)和无机磷(IP)等污染物通量,并结合数值实验,量化了外源输入(包括入河网污染物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入河口污染物通量对河网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网区的污染物通量由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共同控制,通量分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上游各水系中,以西江的通量最大,约占入河网通量的71%~81%;8个入海口门中,以虎门、磨刀门的通量最大,两者共承接超过一半的入河口通量.此外,数值实验表明,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CBOD、氨氮的入河口通量均有显著贡献,而硝态氮与亚硝态氮、IP的入河口通量则主要来自入河网通量;磨刀门、虎门分别是入河网通量、河网污染负荷最主要的输出口门.基于模型,亦针对入河口CBOD、氨氮通量对河网污染负荷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28 / 8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珠江三角洲一维盐度与三维斜压耦合模型
    胡嘉镗
    李适宇
    [J]. 水利学报, 2008, (11) : 1174 - 1182
  • [2] 珠江河口夏季缺氧现象的模拟
    罗琳
    李适宇
    王东晓
    [J]. 水科学进展, 2008, (05) : 729 - 735
  • [3] 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态转化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徐继荣
    王友绍
    殷建平
    王清吉
    张凤琴
    何磊
    孙翠慈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 686 - 692
  • [4] 珠江三角洲陆源污染和香港水域排污对伶仃洋的影响
    逄勇
    李学灵
    龙江
    [J]. 水科学进展, 2003, (05) : 558 - 562
  • [5] 珠江三角洲污染物对东四口门通量影响分析
    逄勇
    李毓湘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 50 - 55
  • [6]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吕凤林主编, 2006
  • [7] Modeling the mass fluxe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nutrie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J] . Jiatang Hu,Shiyu Li.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 2009 (1)
  • [8] Riverine inpu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 the coastal ocean off South China
    Ni, Hong-Gang
    Lu, Feng-Hui
    Luo, Xian-Lin
    Tian, Hui-Yu
    Zeng, Eddy Y.
    [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8, 56 (06) : 1150 - 1157
  • [9] Physical–biological coupling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J] . Paul J. Harrison,Kedong Yin,J.H.W. Lee,Jianping Gan,Hongbin Liu.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 2008 (12)
  • [10] Riverine organic carbon in the Xijiang River (South China): seasonal variation in content and flux budget[J] . Q. Gao,Z. Tao,C. Shen,Y. Sun,W. Yi,C. Xing.Environmental Geology . 200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