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有效吗?——来自开发区的证据

被引:15
作者
邓慧慧 [1 ]
虞义华 [2 ]
赵家羚 [1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区位导向性政策; 地区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方法; 准自然实验;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9.01.00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中国的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区域发展的引擎,也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开发区政策为例,利用2003年开发区清理整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方法(PSM-DID)评估了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开发区政策促进地区经济总量缩小差距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长期效应不明显;而对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及其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均不明显。(2)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存在地理异质性,推动了中西部地区GDP的相对更快增长,但对人均GDP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在距离城市群300公里内更加明显,其正向效果随着城市到城市群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弱。(3)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但对基础设施和和教育状况的改善没有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依赖区位导向的空间干预政策无法兼顾总量平衡与人均GDP的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应是通过分散布局的干预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提升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和民生方面,并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实施区域政策的有力抓手,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区际均等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地方政府经济决策中的“同群效应” [J].
邓慧慧 ;
赵家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4) :59-78
[2]   开发区设立与地区制造业升级 [J].
周茂 ;
陆毅 ;
杜艳 ;
姚星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3) :62-79
[3]   中国区域政策的空间选择逻辑 [J].
邓睦军 ;
龚勤林 .
经济学家, 2017, (12) :58-65
[5]   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县域工业发展 [J].
吴敏 ;
黄玖立 .
经济学动态, 2017, (01) :52-61
[6]   论区域发展政策的空间属性 [J].
周玉龙 ;
孙久文 .
中国软科学, 2016, (02) :67-80
[7]   区域政策重塑了经济地理吗?——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的视角 [J].
丁嵩 ;
孙斌栋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6) :56-67
[8]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 [J].
刘瑞明 ;
赵仁杰 .
管理世界, 2015, (08) :30-38
[9]   政府干预、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兼论中国区域政策的有效性 [J].
赵勇 ;
魏后凯 .
管理世界, 2015, (08) :14-29+187
[10]   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J].
李力行 ;
申广军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3) :88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