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

被引:425
作者
冯晓英 [1 ,2 ]
孙雨薇 [3 ]
曹洁婷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校级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 学习理论; 教法学; 建构主义; 联通主义; 支架; 探究社区模型;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190127.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赋予了学习新的内涵,学习由共性的标准化知识的习得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的生成。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与教法学基础。"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适宜用建构主义理论解释个性化知识的习得,用联通主义理论解释创造性知识的生成。"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是一种颠覆性创新,撬动了教师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促使教师由学科专家、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学习促进者。探究社区模型和混合式教学动态支架模型,共同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教法学基础,为教师如何有效设计混合式学习、促进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92 +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 [J].
冯晓英 ;
王瑞雪 ;
吴怡君 .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 (03) :13-24
[2]   远程学习中的概念交互与学习评价 [J].
王志军 ;
陈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17, (12) :12-20+79
[3]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 [J].
李逢庆 .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 (09) :18-24
[4]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网络课程教学策略创新 [J].
陈丽 ;
冯晓英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01) :1-8
[5]   论混合式教学的多元智能及人本主义理论基础 [J].
孙洁 .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 (08) :128+98-128
[6]   创新驱动 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 [J].
倪闽景 .
基础教育参考, 2013, (12) :5-9
[7]   教法学及其地位和意义 [J].
梁国立 .
教育研究, 2012, 33 (10) :141-147
[8]   论公共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J].
余文森 .
教育研究, 2012, 33 (01) :118-124
[9]   法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 [J].
王晓辉 .
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5) :22-27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J].
钟志贤 .
电化教育研究, 2006, (05)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