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论教唆他人自杀的犯罪性来源
被引:9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海
机构
: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来源
: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
2008年
/ 03期
关键词
:
教唆自杀;
教唆行为二重性;
双重恶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摘要
:
对于处罚教唆他人自杀的根据,理论上有三种思路:一是根据共犯理论,二是根据间接正犯理论,三是直接根据《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以上三种思路都不能正确说明教唆他人自杀的犯罪性,处罚教唆自杀没有法律根据。从教唆行为的二重属性分析,教唆行为本身是一种恶的表现,其次教唆行为的恶性还来源于实行行为,即教唆自杀具有双重恶性,教唆自杀可能具有比自杀行为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应该在刑法中规定教唆自杀罪。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邵建国案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6)
:69
-76
[2]
略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行为的定性及处理
[J].
张绍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绍谦
.
法学评论,
1993,
(06)
:31
-35+40
[3]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
[J].
伍柳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伍柳村
.
法学研究,
1982,
(01)
:17
-18
[4]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著, 1997
[5]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日)小野清一郎著, 1991
←
1
→
共 5 条
[1]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邵建国案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6)
:69
-76
[2]
略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行为的定性及处理
[J].
张绍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绍谦
.
法学评论,
1993,
(06)
:31
-35+40
[3]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
[J].
伍柳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伍柳村
.
法学研究,
1982,
(01)
:17
-18
[4]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著, 1997
[5]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日)小野清一郎著, 19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