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被引:73
作者
姜广辉 [1 ]
孔祥斌 [2 ]
张凤荣 [2 ]
李翠珍 [2 ]
郑红斌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
[3] 湖北省当阳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机制; 多功能外溢; 发展权;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09.07.004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美国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 [J].
丁成日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3) :74-80
[2]   中国耕地产权与价值研究——兼论征地补偿 [J].
周建春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1) :4-9
[3]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
[4]   试析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 [J].
王万茂 ;
臧俊梅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03) :8-11
[5]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曲福田 ;
陈江龙 ;
陈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31-241
[6]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之我见 [J].
张凤荣 ;
安萍莉 ;
孔祥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01) :10-16
[7]   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 [J].
钱忠好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1) :32-37
[8]   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城市流转与农地保护 [J].
张安录 ;
杨钢桥 .
中国农村经济, 1998, (11)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