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与超越:传播符号学的生成发展和应然指向

被引:16
作者
蒋晓丽
朱亚希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传播学; 符号学; 学科联盟; 传播符号学; 应然指向;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7.08.00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在当今这个从"分化"转向"融合"的学术研究时代,包括传播学和符号学在内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都面临解构与重构的危机与契机。若要突围重生,需以一种超学科的视野,在广阔和深厚的学术资源中相互借力,形成合力。由此,在学术性、工具性和实践性三重逻辑驱使下,传播学与符号学必然联盟。而传播符号学作为二者交叉融合所生成的研究范式,同样需要寻求新的超越。只有在把握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何为应然进行不断的追问,传播符号学才有可能真正作为。
引用
收藏
页码:6 / 2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宏文本:数字时代碎片化传播的意义整合 [J].
胡易容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3 (05) :133-139
[2]   第三次突变:符号学必须拥抱新传媒时代 [J].
赵毅衡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 23 (01) :67-68
[3]  
皮尔斯的三元模式在传播学中的意义.[J].赵星植;.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 03
[4]   传播符号学:理论、应用与方法——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李玮 ;
蒋晓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37 (11) :151-151
[6]   对传播研究反思的反思——读吴飞、杜骏飞和张涛甫三位学友文章杂感 [J].
黄旦 .
新闻记者, 2014, (12) :40-49
[7]   为了重建的反思:传播研究的范式创新 [J].
孙玮 .
新闻记者, 2014, (12) :50-58
[8]   传播学的解放 [J].
杜骏飞 ;
周玉黍 .
新闻记者, 2014, (09) :33-39
[9]   论传播符号学的学理逻辑与精神逻辑 [J].
李思屈 ;
刘研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20 (08) :29-37+126
[10]   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 [J].
李思屈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06)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