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冻土的影响

被引:53
|
作者
王国亚 [1 ]
毛炜峄 [2 ]
贺斌 [3 ]
吴青柏 [1 ]
沈永平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新疆气候中心
[3] 新疆阿勒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积雪; 冻土; 最大积雪深; 积雪日数; 冻结深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依据新疆阿勒泰地区气象台站观测的1961-2011年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资料与安装在库威水文站的雪特性站观测的积雪密度资料,讨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近50a来最大积雪深度变化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西部最大积雪深增加趋势大于东部.积雪日数变化较为复杂,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位于最东面的富蕴和青河50a来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余各站均为增加趋势,且东部历年平均积雪日数略高于西部,积雪日数的增加趋势比最大积雪深度增长得平缓.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阿勒泰额尔齐斯河上游库威水文站架设的雪特性站观测资料表明,在额尔齐斯河源头高山区冬季积雪主要是空心化的密实化过程,升华可能是其主要的物质损失过程,引起升华的主要气象要素是气温、风速和水汽压.各站月最大冻结深度与海拔关系较为密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积雪20cm厚是积雪对下伏土壤冻结影响的一个界限,积雪厚度超过20cm就有一定的保温作用;积雪超过40cm时,气温变化对下伏土壤冻结的影响保持稳定,冻结深度也达到稳定值;但当积雪厚度超过70cm之后,冻结深度会再次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地温从下向上的影响或地温不能与气温交换而产生的又一次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93 / 13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徐兴奎
    [J]. 冰川冻土, 2011, 33 (03) : 497 - 503
  • [2] 天山季节性积雪稳定期雪密度与积累速率的观测分析
    陆恒
    魏文寿
    刘明哲
    高培
    韩茜
    [J]. 冰川冻土, 2011, (02) : 374 - 380
  • [3] 北疆冬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赵勇
    崔彩霞
    李霞
    [J]. 冰川冻土, 2011, (02) : 292 - 299
  • [4] 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王澄海
    王芝兰
    崔洋
    [J]. 冰川冻土, 2009, 31 (02) : 301 - 310
  • [5] 祁连山区冰沟流域积雪分布特征及其属性观测分析
    郝晓华
    王建
    车涛
    张璞
    梁继
    李弘毅
    李哲
    白云洁
    白艳芬
    [J]. 冰川冻土, 2009, (02) : 284 - 292
  • [6] 阿勒泰地区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分析
    李帅
    谢国辉
    何清
    李祥余
    [J]. 冰川冻土, 2008, (04) : 675 - 680
  • [7] 新疆雪密度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研究
    黄慰军
    黄镇
    崔彩霞
    冯志敏
    李秦
    王蕾
    [J]. 冰川冻土, 2007, (01) : 66 - 72
  • [8] 近30a来天山西部积雪与气候变化——以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例
    高卫东
    魏文寿
    张丽旭
    [J]. 冰川冻土, 2005, (01) : 68 - 73
  • [9] Studies on frozen ground of China[J]. ZHAO Lin, CHENG Guodong, DING Yongjian(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730000,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04)
  • [10] 湿雪的密实化与颗粒粗化过程研究
    周石硚
    中尾正义
    桥本重将
    坂井亚规子
    成田英器
    石川信敬
    [J]. 冰川冻土, 2002, (03) : 275 -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