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型监管的行政法思考

被引:42
作者
李沫
机构
[1] 中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行政监管; 激励; 行政法;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9.10.011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激励型监管,是指行政主体使用经济诱因方式和手段间接引导市场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实现其既定的政策目标的行政活动方式。在我国,激励型监管立法既是对现代行政法适应民主政治弱化强制性行政要求的回应,也有助于提高行政监管活动的实效。激励型监管方法在我国当前诸多立法中已开始有所体现,但其适用范围和种类尚需拓展,实施效果也不佳。我国激励型监管立法的完善应从继续放松管制、注重监管实效、设置程序、设置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等方面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环境法的激励原则 [J].
徐祥民 ;
时军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42-46
[3]   政府管制理论对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启示 [J].
黄耀杰 ;
徐远 ;
陈晔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4) :47-50
[4]   试论行政机关的非物质性激励 [J].
申喜连 .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04) :47-49
[5]   行政激励及其效应研究 [J].
吕锦如 .
嘉兴学院学报, 2002, (05) :4-8
[6]   现代行政法学与制约、激励机制 [J].
罗豪才 ;
宋功德 .
中国法学, 2000, (03) :78-89
[7]   政府管制研究──美国行政法学发展新趋势评介 [J].
董炯 .
行政法学研究, 1998, (04) :75-82
[8]   行政激励论 [J].
张爱邦 .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3) :18-20
[9]  
中国经济转型分析导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伍装著, 2005
[10]  
论政府激励性管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郭志斌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