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李义伦 [1 ,2 ]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途径; 劳动力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目的]在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方法]文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剖析其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方式,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出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竞争力弱,且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年龄、求职成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更倾向于通过亲人或朋友介绍。[结论]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5+151 +1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健康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J].
李志 .
农业经济, 2015, (06) :109-110
[2]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分析——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 [J].
刘清华 ;
程杨 ;
唐丽桂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 (02) :131-138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与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J].
李艳庆 ;
李艳静 ;
李正琪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7 (01) :78-80
[4]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途径探析 [J].
田苑 .
上海农业科技, 2014, (04) :11-12
[5]   当前我国农业困境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基于农业功能视角 [J].
焦自伟 ;
戴家武 ;
王秀清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2) :60-65
[6]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可行性评价方法和规划体系 [J].
渠立权 ;
邵远征 ;
舒帮荣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01) :89-94
[7]   “综改”背景下山西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J].
何静 ;
张婷 ;
李艳 .
经济师, 2014, (01) :59-62
[8]   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分析及就业途径创新探讨 [J].
张鹏辉 ;
王政嘉 ;
刘亭 .
职业时空, 2012, 8 (04) :128+131-128
[9]   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 [J].
余琦 .
经营管理者, 2011, (08) :193-193
[10]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J].
裘会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3) :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