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28
作者
陈晶 [1 ,2 ]
方鹏骞 [1 ,2 ]
机构
[1]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羞辱; 歧视; 干预对策;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09.03.045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204 ; 100401 ;
摘要
艾滋病羞辱与歧视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羞辱与歧视的含义、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减少羞辱与歧视的策略:法律法规与政策层面的对策;持续倡导,政策决策者推进;就业、工作场所与社区水平上的措施;加强卫生服务机构的力量;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始终参与;动员社区重要人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的研究 [J].
李现红 ;
何国平 ;
王红红 .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01) :78-80
[2]   消除艾滋病相关社会歧视的策略 [J].
冯连贵 ;
丁贤彬 ;
彭传轮 ;
王豫林 .
重庆医学, 2006, (24) :2295-2296
[3]   山西省某既往有偿献血地区村民艾滋病歧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施小明 ;
高建华 ;
乔晓春 ;
杨忠民 ;
郑锡文 ;
汪宁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10) :917-918
[4]   耻辱和歧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J].
阎志华 ;
吴尊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4) :310-311
[5]   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策略 [J].
曹晓斌 ;
庞琳 ;
吴尊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3) :235-236+240
[6]   HIV/AIDS相关的羞辱与歧视 [J].
施小明 ;
郑锡文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01) :67-68+75
[7]   向对艾滋病患者的羞辱与歧视进行挑战 [J].
史文雅 ;
张开宁 .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3, (03) :111-115
[8]   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 [J].
翁乃群 .
社会学研究, 2003, (05) :84-94
[9]  
HIV and AIDS-related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mplications for action[J] . Richard Parker,Peter Aggleton.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 2003 (1)
[10]  
Statement at aninformal briefing on AIDStothe42nd Ses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Mann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