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性与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讨论——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被引:5
作者
刘柳
机构
[1]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
关键词
个体性; 社会性; 社会关系; 角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8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观点,同时提出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定义。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他将人看作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当然,这是在宏观上的理论解释。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学领域中的"角色"理论为理解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斯密到马克思.[M].唐正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社会学.[M].(美)戴维·波普诺(DavidPopenoe)著;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现代社会心理学.[M].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M].侯惠勤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6]   “共享正义观”与利益平衡——实现个人权利和社会功利融合的路径 [J].
董玉荣 .
理论与改革, 2010, (06) :19-21
[7]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J].
朱彦振 .
学海, 2009, (04)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