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陆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14
作者
赵亚萍 [1 ,2 ]
曹广忠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海陆一体化; 外在关联性; 内在联动效应; 山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度、产值贡献率以及所构建的产业优势波动系数,分析山东省海陆产业的外在关联性与内在联动效应。2001—2011年山东省海陆产业结构从错位走向协调,海陆经济的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海洋第一产业对陆域经济的拉动以及陆域第二产业受海洋经济活动的影响;"海陆产业灰色关联度—优势波动系数"交叉关联将陆域产业划分为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强的波动型产业、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弱的波动型产业、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弱的稳定型产业以及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强的稳定型产业;最后根据海陆子产业灰色关联度构建山东省海陆复合产业链。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48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陆海统筹的内涵与目标解析 [J].
韩增林 ;
狄乾斌 ;
周乐萍 .
海洋经济, 2012, 2 (01) :10-15
[2]   基于灰色模型的辽宁省海洋经济关联度分析 [J].
张丹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 (08) :705-708
[3]   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J].
范斐 ;
孙才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02) :59-63
[5]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海陆产业系统演化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 [J].
赵昕 ;
孙瑞杰 .
经济学动态, 2009, (06) :94-97
[6]   基于灰色关联度测算的海陆产业关联关系研究 [J].
赵昕 ;
王茂林 .
商场现代化, 2009, (15) :150-151
[7]   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 [J].
董晓菲 ;
韩增林 ;
王荣成 .
经济地理, 2009, 29 (01) :31-35+44
[8]   陆海经济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J].
殷克东 ;
王法良 ;
张燕歌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0-12
[9]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到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吴传均院士对中国海洋地理学的贡献 [J].
张耀光 .
地理科学, 2008, (01) :6-9
[10]   基于系统论的海陆产业联动机制探讨 [J].
戴桂林 ;
刘蕾 .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06)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