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之完善

被引:3
作者
孙梦雅 [1 ]
孙天宇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法学院
[2]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选择性激励; 原告胜诉奖励; 法律援助; 专项基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201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近十几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尚未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根本问题。环境公益本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受制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加之高昂的诉讼成本,"理性人"一般不愿参与。因此,原告胜诉奖励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以及专项基金制度成为现阶段打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僵局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环境公益诉讼“零受案率”之反思 [J].
陈亮 .
法学, 2013, (07) :129-135
[2]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 [J].
蔡守秋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9) :1-8
[3]   美国“公私共分罚款之诉”及其评析 [J].
蔡巍 .
法商研究, 2007, (04) :128-134
[4]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冬, 201404
[5]  
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颜运秋, 2008
[6]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奥尔森 (Olson,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