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

被引:43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于泽
闫衍
机构
关键词
新动能; 潜在增长率; 技术进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人口红利消失、资本边际报酬下降和对外开放带来的技术赶超空间收窄,导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持续下滑。我国需要从模仿赶超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型,提升潜在增长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是新一轮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次改革需要再次调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将以技术模仿为动力的赶超型模式转变为促进前沿创新的经济治理模式。同时,为了创造稳定的改革环境,需要在长短期平衡中考虑短期政策,短期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未来改革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总量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分化——月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月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6年5月) [J].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
于泽 .
宏观经济管理, 2016, (06) :23-29
[2]   财政困局下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的再定位 [J].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
郭杰 ;
于泽 ;
吕冰洋 ;
贾俊雪 ;
张杰 ;
范志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 (06) :5-20
[3]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取向:市场驱动与激励相容 [J].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
刘凤良 ;
阎衍 ;
于泽 ;
易信 .
改革, 2013, (10) :41-53